Kimmtrak(tebentafusp)是全球首款获批的TCR双特异性免疫疗法,其核心机制、适应症及安全性要点如下:
一、核心机制与适应症
作用机制:
由可溶性TCR(靶向gp100肿瘤抗原)与抗CD3单链抗体(scFv)融合构成双特异性蛋白,强制T细胞识别并裂解肿瘤细胞。
对gp100-HLA复合物的识别效率较天然TCR提升200倍,显著增强免疫突触形成能力。
适应症:
唯一获批疾病:HLA-A*02:01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(mUM)成人患者。
注:亚洲人群HLA-A*02:01阳性率较低,需基因分型确认。
二、关键临床数据(III期试验IMCgp100-202)
指标 Kimmtrak组 对照组 差异
中位生存期 21.7个月 16.0个月 延长49%(HR=0.51)
3年生存率 27% 18% 长期生存获益显著
肝转移患者生存 18.4个月 13.2个月 风险降低38%(HR=0.62)

三、主要安全性风险
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:
发生率83%,多为1-2级(发热、低血压),可通过暂停给药或托珠单抗控制。
首次给药前需静脉补液预防低血压。
皮肤及肝毒性:
皮疹(83%)、瘙痒(70%),多在前2周内缓解;
可逆性肝酶升高(ALT/AST升高,15%)。
给药监测要求:
前3剂需住院输注(15-20分钟),输液后监测≥16小时;若无严重低血压,后续可门诊给药(监测≥30分钟)。
四、治疗地位与局限
突破性意义:
首个显著改善mUM生存期的疗法(死亡风险降49%),开创TCR疗法实体瘤应用先河。
主要局限:
基因型限制:仅适用于HLA-A*02:01阳性人群;
实体瘤扩展困难:gp100靶点在非黑色素瘤中表达极低,难以推广至其他癌种。
五、研发趋势
当前TCR疗法转向新靶点开发(如NY-ESO-1、HPV E7),而非扩展Kimmtrak适应症。
温馨提示:以上资讯由香港登越药业整理编辑(如有错漏,请帮忙指正),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,具体用药指引,请咨询主治医师。